25万一天的“养jdb电子平台娃智商税”卖不动了?

2025-06-26 13:56:4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jdb电子一线城市的月子中心动辄十万起步;三四线城市的月子中心也不便宜,去趟县城月子中心几乎要花掉普通打工人一年的工资。

  一边是动辄十几万的“贵妇级看护”,另一边却是盲盒式踩雷、跑路频发的乱象。价格越高,倒闭越快;服务越奢,吐槽越多。

  关于月子中心的评价总是充满矛盾。这个曾接住无数中产家庭“生育焦虑”的商业模式,正在飞速迭代。而在月子中心批量倒闭的现象背后,其实还藏着:

  在素有“月子中心界爱马仕”之称的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,想要购买28天的服务,16万元起步。

  顶级套餐的价格,更是飙到了71.84万元,平均每天的花销高达2.56万元jdb电子平台。

  在高端月子中心的宣传里,住进这里的妈妈们只需要做一件事,那就是躺平。除了呼吸,产妇的一切活动都有专人伺候。

  媒体曾报道过一家16万的高端月子中心的“豪华”:进入之前,必须更换鞋套并进行彻底消毒。

  婴儿室的温度和湿度恒定,并安装有高速换气系统和制氧机,严格控制着这里的每一丝空气。

  在家坐月子,两代人总免不了交锋,有时候该不该用纸尿裤就能吵上半天。但在月子中心,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。护士一句话,就能终结所有家庭内部的育儿“学术争端”,让新手妈妈耳根清净。

  身体创伤、精神安慰、家庭矛盾......一个家庭在产后可能遇到的坑,都被高端月子中心明码标价地填平了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:

  上文提到的“月子中心爱马仕”圣贝拉,在三年半的时间亏损总额高达12.5亿元;

  有的高端品牌更是租下整栋洋楼,或是藏身于市中心的高档酒店jdb电子平台,光是租金和装修,就是不小的成本。

  今年年初,母婴品牌爱家月子中心就被曝全国多家门店突然闭店,不少产妇一觉醒来,发现整个月子中心都已人去楼空。

  即便能顺利入住,也像在开盲盒——你永远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惊喜,还是惊吓。

  交钱之前,商家宣传的是现炒现做的精致月子餐,真正端上桌的可能只是微波炉加热的料理包。

  海报上写着经验丰富的金牌月嫂,现实中却可能遇到连抱娃姿势都不对的新手月嫂。

  即便是一些看上去高端、正规的机构,虽然会聘请部分退休医生或专业护士,但绝大多数从业者仍停留在照顾起居的层面,缺乏真正的医学知识和育儿专业能力。

  媒体报道中,月子中心中不乏新生儿骨折、交叉感染的案例,甚至还出现过月嫂粗暴对待婴儿的极端事件。

  一边是破产的月子中心批量倒闭,另一边勉励经营的月子中心也面临口碑和信誉破产的危险。

  过去,中产家庭信奉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育儿理念,在生娃和育儿上都倾向于近乎军备竞赛式的投入。

  但如今,越来越多的中产父母开始理性消费,比起全方位的投入,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。

  如今,不少中产开始将孩子转回公立体系。国际学校倒闭的消息还一度登上热搜。

  天价补习班也渐渐褪去光环,取而代之的是海鲜市场里99块一小时的985博士陪写作业服务,主打一个极致的性价比jdb电子平台。

  前两年高价研学团一度爆火,但随之而来的走马观花、摆拍、不顾及孩子体力等负面报道,也让家长们迅速清醒:与其花几万块钱当韭菜,还不如带着孩子多去去户外、逛逛博物馆来得实在。

  有研学行业的从业者吐槽,今年的招生格外困难,“感觉不是必需品,家长都不报了。”

  还有曾被认为是“智力投资”的早教课,如今也被频频质疑智商税,早教机构也成了爆雷高发区。

  当学琴不再“实用”,曾经遍布街角的大小琴行,也只能接连关门,钢琴销量应声断崖式下跌。

  从月子中心的大规模亏损,到整个母婴育儿行业的集体降温,背后不仅仅是消费观念的改变,更是一次育儿心态的整体转变:

  说到底,当一个中产家庭开始低头生活,最先告别的往往是那些抬头仰望的生活想象。而最先被放弃的,永远是那些高价的、非刚需的、源于某种理想化生活范本的消费jdb电子平台。

  育儿消费的变迁,正在无数家庭的每次选择中悄然成行,并改写着旧有的商业模式jdb电子平台。至于过去那些靠“理想化育儿”赚钱的行业,难逃重新洗牌的命运。

搜索